Featured image of post 从响尾蛇到射手(2)

从响尾蛇到射手(2)

详细介绍那些把你撅爆的空空导弹

施铭羲废话时间

笑死,这次想不出什么废话了,直入主题吧。 哦,本次我们先介绍红外制导空空导弹,介绍的顺序就简单按照时间排序吧。 本系列共分为3部分,按照导弹的制导方式分类,本文是第二篇,考虑到DCS里红外弹太多了,这篇就挑重点讲解。

什么是红外制导空空导弹

红外制导导弹通过红外导引头,利用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及其空间分布,获得目标的位置及运动信息,输出相应的信号,由控制系统控制导弹飞向目标。按获取和处理红外辐射信号的方式,红外制导导弹可分为红外点源非成像制导和红外成像制导导弹两类。由于红外辐射在远距离较难被机载导引头探测到,红外制导主要应用在格斗弹上用于近距离格斗。当然在苏联和法国存在红外制导中距空空导弹,这是因为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受限于当时的雷达性能对下视和尾追目标的探测和跟踪能力较差,而红外制导对于这类目标的打击效果良好,于是就为中距弹研制了红外制导型号。

AIM-9“响尾蛇”

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红外制导的空空导弹,1956年,AIM-9B进入海军服役,在本文中主要介绍9B、9L和9X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导弹(因为施铭羲很懒)。响尾蛇导弹设计出色,性能优异,从1956年服役至今,已经斩获无数飞机的战果,拥有数个世界第一的头衔,还将在美军中继续服役下去。

AIM-9B

AIM-9B是第一款服役的响尾蛇,导弹长2.87M,弹径0.127M。当然,在年代的第一意味着幼稚和不成熟。导弹的导引头性能很差,只能从敌机的后半球攻击目标,且导弹极易受到干扰,随便丢几发干扰弹或者朝着太阳都可以让导弹被干扰而错失目标。在导引头性能极差的同时,导弹的可用过载也非常低,只有最大2G的过载,只能攻击机动性较低的目标。导弹几乎对同时代的Mig-15等战斗机没有威胁,挂着当摆设或者吓唬人估计不错。

AIM-9L

AIM-9L是第一款具有全向攻击能力的响尾蛇,于1978年装备部队。导弹的基本数据和前几个型号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玫瑰线扫描在导弹上的应用让响尾蛇系列正式拥有了全向攻击能力。这让导弹的攻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增加了战斗机在格斗中先发制人的能力和胜算。当然全向攻击能力并不能挽救导弹逐日的情况,在DCS中,AIM-9L和相类似的AIM-9M(似乎有9L主要装备空军,9M主要装备海军的说法)还是会锁定太阳,同时导弹依然较易受到干扰,在迎头状态下尤为明显。为了保证命中率,还是建议在后半球发射。

AIM-9X

AIM-9X是DCS中最为现代化的响尾蛇导弹,服役于2003年,也是DCS中唯一采用焦平面凝视成像的空空导弹。导弹的导引头不在跟踪点红外目标,而是对目标进行红外成像,然后对飞机的红外图像进行跟踪,拥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AIM-9X是美军第一款拥有大离轴攻击能力的格斗弹,导弹的离轴角接近恐怖的170°,可以配合F-16C和F/A-18C的头盔显示器进行大离轴锁定发射。9X也安装了燃气舵,减小了气动舵面,让导弹的机动能力和可用过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诸多黑科技的加入让导弹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可怕威胁。

AIM-9X

法国的红外弹

突然不想按照编号分类了,考虑到相关因素,用国家分方便一点(因为在ED星只有3个国家可用全自主设计生产空空导弹)

“魔术1”

“魔术1”是法军在1975年装备的格斗弹,导弹长2.75M、弹径0.157M、重196磅(懒得换算),最大速度2.7马赫。在DCS中,导弹可由幻影F1系列飞机挂载。在性能上,“魔术1”的性能要高于AIM-9B、9D等第一代响尾蛇导弹,而面对同时代的AIM-9J、R-60没有任何优势,在即将服役的AIM-9L、R-60M的面前,“魔术1”要全面落入下风。这让近距机动能力不佳的幻影F1更加雪上加双,只能依托当前的超视距能力取胜。(在F-4鬼怪系列和Mig-23MLA到来时超视距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魔术2”

因为“魔术1”的性能相较于同时代的导弹实在捉急,于是法国不得不研究一款新导弹来替换“魔术1”。于是在“魔术1”服役不久后法国就开始了“魔术2”的研发。新导弹于1985年服役,性能类似于美国的AIM-9L,可是这个时候苏联的R-73都已经大规模装备测试并准备服役了。在DCS中,导弹主要装备在幻影2000C上。有趣的是,“魔术2”的导引头给幻影2000C提供了一定的IRST功能,可用搜索天空中的热源并将其显示在HUD上,也算是幻影2000C的一个玩点(这飞机有啥好玩的啊)。

MICA IR

上个世纪90年代,苏联、美帝都研究了自己的主动弹,作为武器工业带国的法国不能没有主动弹,于是法国在开始搞MICA。但是在搞主动弹的同时,法法也为MICA设计了红外制导版本的导弹。MICA IR的各项数据都非常类似于格斗弹,是中弹近打思路,或者是近弹中打的思路。导弹长仅3.1M、弹径仅0.16M、弹重才112KG,和R-73一个水平。导弹采用了双波段红外成像导引头,法军依然装备MICA IR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无论是么有装备IRST的幻影2000还是阵风战斗机,都需要装备MICA IR当IRST用,属于非常的抽象。

MICA IR

毛子的导弹

毛子的红外弹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帝。在通过奇怪方式获取的AIM-9B上,毛子得到了相关技术,搞出了R3S导弹。但是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自主研发才是最重要的,冷战时期的苏联红外弹技术较为先进,研发了多种著名的红外弹。

R-40T/TD(AA-6“毒辣”)

R-40T/TD是Mig-25和Mig-31装备的红外制导中距空空导弹,是半主动版R-40R的改进版本,用于在尾追和下视条件下攻击的敌机。虽然导弹弹体巨大,射程也和R-40R相似,但是由于导弹的导引头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技术,没有迎头攻击能力,只能攻击尾追目标和SR-71这种速度快,气动加热明显的目标,对尾追目标只有20KM的探测和跟踪距离。不过对于尾追攻击来说,20KM已经是一个非常远的攻击范围了。

R-40T

R-23T/R-24T(AA-7“顶尖)

R-23T是装备在苏联Mig-23歼击机上的导弹,在一般情况下,苏联人会选择在Mig-23的翼套挂点挂载一枚R-23R和一枚R-23T,分别用于迎头攻击和尾追攻击。导弹的基本数据和R-23R相似,在射程上由于采用了钝头的整流罩加上红外锁定距离远低于半主动雷达,实际射程要比R-23R少大概一半的样子。导弹的导引头并没有为中距的截射做相关优化,仅拥有有限的迎头攻击能力,在迎头攻击时不如采用R-60M。但是在尾追情况下导引头锁定距离较远,可用于背后远程偷人。

R-60/ R-60M(AA-8“蚜虫”)

R-60于1973年进入苏军服役,但是施铭羲通过查找资料已经确定,毛子在导弹等众多领域存在先装备后服役的现象,R-60应当在飞机装备的同时和飞机一起服役。R-60系列是世界上最轻的空空导弹,导弹全长只有2.09M、重43.5KG,只有一个不到10KG的贫铀连续杆战斗部,且没有全向攻击能力。R-60重量轻,因此适配性很高,连Mi-24直升机都可用挂载4枚作战,不过这样带来了导弹威力过小和射程过低的问题。到了1982年,R-60M的服役让系列导弹有了全向攻击能力,不过这个时候毛子的R-73都要服役了。

R-27T/ET(AA-10“杨树”)

R-27T/ET是由R-27系列导弹更换红外导引头改进而来,相比于前代的产品,R-27T/ET专门设计了一个仅有3.5′的窄视场但是锁定距离远的导引头,拥有很强的迎头拦截能力。在苏联人的构想中,面对美国的自卫电子战系统,Su-27可以通过混合发射R-27T和27R来提高命中率。R-27T的导引头还可以隶属雷达或者IRST对目标进行攻击。在DCS中,天气晴朗的条件下R-27T的导引头可以拥有约30——40KM的锁定距离,且在这个距离上导弹拥有较高的机动性,只是迎头抗干扰能力较差,如果对方获悉导弹发射就能很简单的规避。

R-73(AA-11“射手”)

R-73的出现让毛子在格斗弹的领域上瞬间把美国甩开了10——15年。R-73是第一个装备燃气舵的格斗弹,也是第一个装备离轴导引头的导弹导弹服役于1985年(预计在1983年随Mig-29装备)。导弹长2.9M,重105KG,相比于R-60,导弹拥有更大的威力,更远的射程、更大的机动性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导弹的导引头拥有前向约90°的视场角,在DCS中,离轴发射似乎需要先通过IRST隶属头瞄锁定,然后导引头隶属IRST锁定。但是相较于AIM-9X,导引头视场小且没有采用红外成像制导(毛子到今天也没有解决这个技术),所以抗干扰能力要弱于9X。

R-73